人造数字岩心的构建及其关键参数分析 | |
Alternative Title |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digital core and key parameter analysis |
吴晨杰 | |
Thesis Advisor | 林缅 |
2017 | |
Degree Grantor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|
Place of Conferral | 北京 |
Subtype | 硕士 |
Degree Discipline | 工程力学 |
Abstract | 由于沉积储层常规岩石微观结构的复杂性,在微尺度下渗透率与其内部结构 的关系是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工程师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。本文基于构建人造数 字岩心研究影响渗透率的主要因素,搭建岩心渗透率与其内部结构之间关系的桥 梁。 首先,利用沉积算法、压实算法、成岩算法编制了过程法构建人造岩心的程 序,构建出人造岩心和相应的孔隙空间,并应用孔径分布函数、多点连通函数对 人造岩心的孔隙结构进行表征。 然后,基于过程法建立枫丹白露砂岩样品,将过程法构建人造岩心的孔隙度 和渗透率与实际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对比,使构建的人造岩心在一定孔隙 度范围内能够较好地反应真实岩心的渗透率,并发现了使孔隙结构各向异性和非 均匀性最显著的成岩模式。 最后,基于过程法研究了不同形成历史下人造岩心的孔隙结构,得到影响孔 隙结构的敏感参数,进一步研究了正态分布粒径与孔隙结构的相关性。发现影响 孔径分布的因素有:粒径大小、颗粒形状、压缩系数和成岩模式;影响多点连通 性的因素有:压缩系数和成岩模式。将孔隙和喉道的孔容孔径dv/dr 分布拟合为 正态分布,其平均值与粒径正态分布平均值呈线性增长关系,与粒径正态分布标 准差呈线性下降关系。 |
Call Number | Mas2017-025 |
Language | 中文 |
Document Type | 学位论文 |
Identifier | http://dspace.imech.ac.cn/handle/311007/60418 |
Collection |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|
Recommended Citation GB/T 7714 | 吴晨杰. 人造数字岩心的构建及其关键参数分析[D]. 北京. 中国科学院大学,2017. |
Files in This Item: | ||||||
File Name/Size | DocType | Version | Access | License | ||
201766203026.pdf(13843KB) | 学位论文 | 开放获取 | CC BY-NC-SA | Application Full Text |
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,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,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
Edit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