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管道水动力载荷的近床面效应研究 | |
Alternative Title | Seabed Proximity Effects on the Hydrodynamic Forces on a Submarine Pipeline |
彭晓帆 | |
Thesis Advisor | 高福平 |
2016 | |
Degree Grantor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|
Place of Conferral | 北京 |
Subtype | 硕士 |
Degree Discipline | 工程力学 |
Abstract |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浅海地区铺设海底管道必须考虑波浪和海流等水动力载荷的作用。因管道铺设方式、管道自重沉降以及波浪、海流、地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海底管道可能处于悬跨、平铺于海床上、部分埋入和全部埋入海床土体等多种状态。管道与海床相对位置的不同将改变管道的水动力特性,进而影响海底管道的在位稳定性。本文以海底管道水动力载荷的近床面效应为研究主题,开展了水槽模型试验,旨在系统分析近床面效应对管道水动力载荷的影响。 基于大型流固土耦合水槽模型试验,研究了波流载荷下细砂海床瞬态孔压响应,并与粉土、中砂海床的孔压响应进行了对比。试验结果表明,波浪单独作用下,波浪周期在1.2~2.2 s范围内时,增大周期可导致细砂海床孔压响应幅值的增大;当波浪周期在2.2~2.6 s时,周期对孔压响应幅值的影响相对减小。相同的波浪载荷下,海床浅层土体孔压响应幅值沿深度的衰减速率中砂最小,细砂居中,粉土最大。 基于近刚性床面上管道水动力响应的水槽模型试验结果并结合Morison方程,分析了波流载荷下间隙比e/D在0~1.0(即从管道与底床恰好相接触至管道下底面距底床一倍管径)变化时管道水动力载荷的变化规律。试验结果表明,管道的水平受力和垂向受力随间隙比的减小而逐渐增大,水动力载荷受近床面效应的影响非常显著。波浪单独作用时,管道的惯性力系数、拖曳力系数、向上和向下升力系数在间隙比小于0.5后迅速增加。其中惯性力系数和向上升力系数逐渐增大直至间隙比为零,而拖曳力系数和向下升力系数在间隙比约为0.1时达到极大值,随后又逐渐减小。研究了波流共同作用时,波流流速比Uc/Um为-1.0~+1.0(即水流流速与波浪水质点最大运动速度之比小于1.0,+代表波流同向,-代表波流逆向)时管道水动力载荷的特点。当波流流速比相对较小时,管道水动力系数均有所减小,水流的存在减小了管道的水动力载荷;当波流流速比较大时,管道惯性力系数减小而升力系数有所增大。 波浪载荷下部分埋及全埋管道的水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,随着管道逐渐埋入细砂海床,管道水平受力逐渐减小,在刚好全部埋入海床中(e/D=-1.0)时相对e/D=1.0时的水平力减小约70%。该趋势与DNV规范基本一致。在管道从海床之上逐渐接近海床底面的过程中,管道垂向受力逐渐增大;随着管道逐渐埋入海床,管道的垂向受力继续增大并在刚好全部埋入海床时达到最大值,表现出与DNV规范相反的趋势;随着管道继续深埋,垂向受力开始减小。研究发现,管道垂向受力与管道周围土体的孔压响应密切相关。当管道埋入海床时,管道上边界土体孔压响应增大而下边界孔压响应减小。该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埋管的垂向受力,给埋管的稳定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。 |
Call Number | 31321 |
Language | 中文 |
Document Type | 学位论文 |
Identifier | http://dspace.imech.ac.cn/handle/311007/59452 |
Collection | 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 |
Recommended Citation GB/T 7714 | 彭晓帆. 海底管道水动力载荷的近床面效应研究[D]. 北京. 中国科学院大学,2016. |
Files in This Item: | ||||||
File Name/Size | DocType | Version | Access | License | ||
2016531144333.pdf(12458KB) | 学位论文 | 开放获取 | CC BY-NC-SA | Application Full Text |
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,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,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.
Edit Comment